酸菜筍絲

  幾個月以前到鼎泰豐用餐,感覺他們的酸菜十分爽口,回家以後憑著記憶再三試做,到今天至少試做了十幾遍,雖然和鼎泰豐的產品仍有段差距,但至少我家的大人、小孩,甚至照顧父親的外傭都喜歡吃。
  可以這麼講,即使模仿得不十分相近,可口的程度卻不相上下。
  再加上這道小菜冷熱皆宜,配飯、配粥、配麵都不錯,放在冰箱,七、八天都不會變味──想想這些特點,若不寫進黃河食譜,實有愧各位支持黃河渡的朋友。
  喜歡做菜,或是負有家中做菜責任的朋友,不妨趁著綠竹筍盛產的季節試做幾次。保證一、兩次就能上手,三、四次就能贏得家人的讚許。
  家人最大的讚許就是一餐把它吃光光,而不是口頭對你說什麼感激的話。

食材與配料

相片一:酸菜筍絲的食材與配料

  食材:
  一、酸菜頭一顆
  二、綠竹筍一支

  配料:
  一、紅辣椒兩支
  二、糖一至二小匙
  三、日本醬油一大匙

  接下來,要說明兩樣食材的選材與準備。

綠竹筍

  綠竹筍盛產的季節是夏天。
  初夏剛上市,價格特別貴(每台斤上百元);等過了一、兩個月,價格跌到六、七十元;再過一、兩個月就過了產期,傳統市場難以買到質量好的綠竹筍,這時可以改到超市(例如頂好市場)購買煮熟、密封的綠竹筍。
  到傳統市場要如何選擇口感好的綠竹筍?
  第一,選大一點、胖一點的竹筍,否則剝了皮以後筍肉剩沒多少。
  第二,要嫩,不能過老。過老的竹筍咬起來跟木頭一樣。
  如何確定嫩度?
  用手指觸摸竹筍的底部(相片二),尤其是底部的邊緣,觸感要有點「濕嫩」;不能乾,更不能有「毛扎扎」的細鬚。

相片二:用手指檢驗綠竹筍的品質

  買來的綠竹筍請小販不要剝皮,拿回家連皮直接煮(剝了皮再煮,會減少竹筍的鮮甜度)。等水沸騰,改用小火續煮五分鐘,然後關火燜半小時(以確定竹筍中心熟透)。
  倒掉熱水,等竹筍冷卻再剝皮。
  剝皮的方法很簡單,如相片三,在竹筍的外緣從底往上劃一刀口,而後逐片剝掉外皮。

相片三:從底往上劃一刀口

  剝去外皮的竹筍,表面仍可看到略帶土色的粗梗。削掉這些粗梗(如相片四),讓整支竹筍看起來都是白色。再用手指觸摸竹筍底部的外緣,把感覺「硬硬」的邊緣給削掉。

相片四:削掉竹筍外緣的粗梗

  削完粗梗,剩下的筍肉可能剩不到原本重量的一半,像一粒小粽子,再薄片、切絲備用。
  不必切得太細,最好配合酸菜絲的寬度。

酸菜頭 

  酸菜頭不受季節影響,一年四季都買得到,價格也不貴,是應該善用的中式食材。
  酸菜有兩種,一種帶葉,一種不帶葉(酸菜頭)。假如喜好帶葉的酸菜,可以試做看看。我之所以選擇酸菜頭,是因為鼎泰豐選擇酸菜頭――名店名廚所做的選擇,門外漢只有照抄的分。
  最好到傳統市場買酸菜頭,味道比較道地,價格也較便宜。超市的酸菜頭是密封的,半顆裝成一包,顏色較深,味道較鹹。
  酸菜頭要買一顆,一邊清洗,一邊剝成片,中間的菜梗薄成片,然後一起切成細絲(如相片五)。

相片五:酸菜切成絲

  酸菜經過醃漬,有滷水味,一定要去除。
  如何去除?
  酸菜絲浸泡清水半小時以上,下鍋前擰乾酸菜的水分──一把一把抓在手中,雙掌使盡力氣擠壓,去除多餘的水分。

完整過程

  準備完筍絲與酸菜絲,幾乎就大功告成。剩下的手續對會做菜的朋友來說,只是收尾:
  一、炒菜鍋放入五大匙的沙拉油或橄欖油(炒酸菜要多放油,油亮亮的酸菜才好吃)。
  二、喜歡吃辣的朋友可以加入辣椒絲(鼎泰豐這道菜非常清淡,沒放辣椒)。加辣椒也有點學問。為了配色,要選擇紅色辣椒。紅辣椒有大、小之分──大的好看卻不辣,小的才夠味。
  三、油熱了以後放入酸菜絲,翻炒到酸菜絲都熱了(約一、兩分鐘),再加入兩「小匙」的糖、一「大匙」的日本醬油。
  注意,酸菜本身就有點鹹味,所以不必放鹽,只放一大匙、略帶甜味的日本醬油。
  四、放入筍絲,繼續用大火翻炒,等筍絲有點軟就可食用。

相片六:酸菜筍絲

  酸菜絲和筍絲都有一個特性──越炒越入味,也越好吃。也因此,這道菜即使在冰箱冰幾天,隨時拿出來當涼菜吃,或重炒上桌,都不減低它的風味。
  對懶惰的家庭煮婦(夫),酸菜筍絲當為首學之選。
  拉拉雜雜說了這麼一大堆,全是為了不熟悉家事的門外漢。假如精通廚藝,這道菜的食譜只有:

酸菜筍絲(一大盤)

食材:

  酸菜頭一顆,綠竹筍一支

配料:


  糖兩小匙,日本醬油一大匙

做法:

  一、綠竹筍連皮一起煮,然後剝皮、薄片、切絲備用。
  二、酸菜頭切絲,浸泡清水半小時以上,擰乾備用。
  三、炒鍋放入五大匙沙拉油,喜辣味者可加入紅辣椒絲。
  四、油熱了以後放入酸菜絲翻炒兩、三分鐘,再加入兩小匙糖、一大匙日本醬油,然後放入筍絲,再翻炒到筍絲微軟就可上桌。